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

清朝时期,隶书作品蔚为大观,其中翘楚当属刘墉。其隶书风格独特,端庄秀丽,笔力雄健,颇具古韵。刘墉以高超的书法技艺,将隶书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,为后世所敬仰。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成为了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“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”相关内容,欢迎阅读。

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-图片1
邓石如 画像

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

第一位: 清代“隶书四大家”之——金农

金农(1687--1764)字寿门,号冬心,平生别号甚多,达数十种,浙江杭州人,博学多才。

金农隶书风格,沉稳果敢,奇崛憨直,隐约有《华山碑》与《天发神谶碑》,《衡方碑》,《夏承碑》,郑簠的影子。这种影子又不是那么的明显与突出,这是金农的过人之处。他一方面是好古痴古之士,仿佛是生活在清代的一个汉人,另一方面,又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,近乎自负与自恋情结者。二者的结合,使其作品达到了无一笔不是汉人,无一笔不是自己的境界与高度。他的超前审美与定位,时人言其怪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
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-图片2

第二位: 清代“隶书四大家”之——郑簠

郑簠(1622----1693)字汝器,号谷口,江苏南京人。行医为业,终生不仕。少时便矢志研习隶书,初学明末书法家宋比玉,一学就是二十年,至中年有所悟,遂探本求源,遍习汉碑,直至晚年。为访山东,河北汉碑,倾尽家资,收藏汉碑拓片,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。孔尚任在《郑谷口隶书歌》中道:"汉碑结僻谷口翁,渡江搜访辩真实。碑亭冻雨取枕眠,抉神剔髓叹唧唧“是郑簠爱碑如痴的写照”。

郑簠广习汉碑,《曹全碑》为其基本体势与风貌。在此基础之上,又溶入行草。《夏承碑》与其他汉碑的某些特征,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,神采奕扬的隶书艺术风貌,以异军突起之势,竖起碑学复兴的第一面旗帜,是清代三百年隶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。

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-图片3

第三位: 清代“隶书四大家”之——邓石如

邓石如(1743--1805)初名琰,字石如,因避仁宗琰讳,遂以字行,改字顽伯,号完白山人,安徽怀宁人。其书兼善各体,隶书成就最大,作品结体严整,具金石气,篆刻刀法苍劲浑朴,成就斐然,影响甚广。

就书法功力而言,邓石如是清代书家中用功最勤者,笔能扛鼎.章法结字也很完善,然而由于学养和艺术天分的限制,其作品中不免流露出一些匠气和黑、大、光、亮时弊的痕迹。隶书面貌更多的是唐人气息.在汉人的精神把握上,不如其他诸家,种种缺憾,其作品不能说是高格,乃功力型书家,形而下的上品。

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-图片4

第四位: 清代“隶书四大家”之——伊秉绶

伊秉绶(1754-1815),字组似,号墨卿、默庵。福建汀州宁化人,乾隆五十四年进士。授刑部主事。迁员外郎,曾为广东惠州知府、扬州知府,喜绘画、治印、工诗文。著有《留春草堂诗抄》。

伊秉绶的隶书给人如对高山,如仰大贤的感觉,其面貌可用正、大、简、拙四字概括。“正”即正格。一方面是隶书创作发展史的正脉与主流风尚,同时也有人格精神层面的因素。从伊氏的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颜真卿精神、风格面貌的隶书再现。人格的力量支撑着他的艺术风貌,磅礴壮严庙堂气的背后是一个磊落善政的廉史,书格即人格在其身上得到了最佳诠释。“大”不仅指作品体积,更多是指作者的气格与气象。“简”是伊氏书法的明显标志,也是他自觉的审美追求,结体方正,分布均匀,用笔平铺直叙,淡化了波挑,蚕头燕尾等等一些隶书的装饰用笔特征。作品给人以明朗、直截的印象。单纯而不单调,笔简而意足,这是伊氏的能耐。一种提纲挈领,以简驭繁的能耐。他的标志还体现一个“拙”字,用“成拙方为巧,入愚始见奇”这句话对应伊氏艺术再恰当不过了。这是艺术高层面的审美境界。

清朝时期| 隶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-图片5

艺术扩展:清朝相关作品推荐

清王铎草书《五言律诗四首卷》绫本书法高清图片作品

明王铎书王屋图诗卷(全卷)纸本书法高清作品

清高宗弘历书帖泥金书四得续论高清作品

清成亲王小楷赤壁赋高清作品

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国画高清作品

清恽寿平双松流溪图绢本高清作品

中国书法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隶书作为其中一脉,独具魅力,令人陶醉。隶书,古朴典雅,端庄秀丽,线条流畅自然,犹如行云流水般美妙。其形态各异的笔画,或粗或细,或长或短,或曲或直,千变万化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韵味。

隶书的形成与发展,历经千年。它起源于秦代,成熟于汉代,流传至今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隶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。其字形扁平、左右分展,讲究蚕头燕尾、一波三折,给人以宽博、雄浑之感。隶书的书写需要运用笔力、节奏和韵律等多种元素,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,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。

隶书的文化内涵丰富,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,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。隶书所蕴含的历史、文化、哲学等内涵,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、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。

隶书的传承和发展,离不开一代代书法家的努力和探索。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,将隶书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。如今,隶书已经成为中国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,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和领域。它的美妙与价值,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,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。

 
李老师
  • 本文由 李老师 发表于 2024-02-1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jituji.com/31879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
加载失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