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汉末三国时期,钟繇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,成为了中国书法的璀璨瑰宝。他的作品,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,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完美融合。钟繇的书法,既有古朴之韵,又不失灵动之美,每一笔、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。在欣赏他的作品时,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,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“汉末三国时期| 钟繇代表作品及书法特点是什么”相关内容,欢迎阅读。
钟繇代表作品及书法特点
一是古朴质实、饶有隶意。后人将锺繇奉为“正书之祖”,古拙质实是其书风格特点之一。元人陆行直说:“繇《荐季直表》高古纯朴,超妙入神,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。”《宣示表》,是黄初二年(公元221年)锺繇70岁时写的奏表,字形宽扁,笔画平整厚实。《力命表》也是形体扁方,有跌宕之致。锺繇生活于汉魏之际,处于隶书向正书过渡时期,因此,锺书隶意明显,即便是平整如《宣示表》,也没有完全脱尽隶书痕迹。又如《贺捷表》(又名《戎路表》《戎辂表》《贺克捷表》),风格与在古楼兰山出土的魏晋文书残纸上的正书字迹极为相似,尤其是横画、撇画、捺画的处理,足可以看出楷书成形之初对隶法的保留。
二是瘦劲自然。南朝羊欣认为“锺书瘦胡书肥”,是将当时的锺繇和胡昭书法进行对比。羊欣评书所说“锺书瘦”是相对于“胡书肥”而论的,从锺书最有代表性的四表及其他书迹看,与当时流行的隶书相比明显瘦劲。后世书家评锺繇之书为“天然第一,工夫次之”,天然即是自然,这里的趣,便是自然之趣、天然之趣,与后来王羲之反对“布算子”的主张同出一辙。从形态上看,《荐季直表》字势取横扁势,有隶书之实,结体疏散有动势,似有行书之态,气脉通畅,错落有致。但要说明的是,此帖中的很多笔画较为肥厚,尤其是纵向的直画。后有学者书家据此“瘦”的特点判断《荐季直表》为后人临仿,其特点之失则是由临摹之失造成的。
三是古雅幽深。锺书古朴、淳雅,布局疏朗自然,参差不一,大小错落相间,不求平整划一且体格严谨,没有晋代书家那种轻松俊逸的风格。因此后世都用“古雅”来概括其作品。明代岑宗旦在《书品》说:“繇书如盛德君子,容貌若愚。”清人刘熙载在《艺概·书概》说:“锺繇茂密,然茂密正能走马。”同样,唐太宗的“布纤浓,分疏密,霞舒云卷,无所间然”,张怀瓘的“道合神明”“幽深无际”则是对锺书自然幽深的解读。
锺繇,这位书法巨匠,在墨海中独树一帜,被后世尊奉为“楷书鼻祖”。他与草圣张芝、书圣王羲之并肩而立,共同构筑了书法史的巅峰,留下了“锺张”“锺王”的传世佳话,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锺繇在书法的贡献上,首先体现在他推动了正书的崛起。虽然他并非正书的创造者,但正是他将民间书体引入官方,使其成为备受推崇的“章程书”。在隶书盛行四百余年后,他的这一创举宣告了正书时代的来临,为晋唐楷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在历史长河中,锺繇的书法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引领着人们的审美潮流。汉魏时期,他与张芝并称于世,足见其在当时书法界的崇高地位。尽管随着王羲之等人的崛起,锺书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,但在元明时期,赵松雪、文徵明等人对“魏晋风韵”的追崇与模仿,再次证明了锺书风格的不朽魅力。
时至今日,锺繇那古朴自然的书风仍然深受书法家和爱好者的喜爱。他的字体,如同历史的烙印,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书法的史册上,永远熠熠生辉。
艺术扩展:钟繇相关作品集
作者简介
锺繇(公元151一230年),字元常。颍川长社(今河南许昌长葛东)人。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、政治家。历任尚书郎、黄门侍郎等职,因助汉献帝东归有功,封东武亭侯。后被曹操委以重任,为司隶校尉,镇守关中,功勋卓著。魏明帝时官至太傅,进封定陵侯,后世又称之为锺太傅。
锺繇的遗世墨迹至今尚未发现,现传的锺繇书迹都是刻帖,主要有11种。一是太宗淳化三年(公元992年)的《淳化阁帖》中收录的《宣示表》《还示帖》《白骑帖》《常患帖》《雪寒帖》《长风帖》,共6种。二是仁宗庆历五年到庆历八年(公元1045一1048年)的《潭帖》中收录的《力命表》《贺捷表》,共两种。三是徽宗大观三年(公元1109年)的《汝帖》中收录的《墓田帖》。四是孝宗淳熙十二年(公元1185年)的《淳熙秘阁续帖》收录的《荐季直表》。五是传为锺繇书写的《调元表》,收录在明代人《泼墨斋法书》中。最为著名的经典之作当为楷书四表,即《宣示表》《力命表》《荐季直表》《贺捷表》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