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斯·利伯曼(1847 年 7 月 20 日 - 1935 年 2 月 8 日)是德系犹太人血统的德国画家和版画家,也是德国和欧洲大陆印象派的主要支持者之一。作为银行家的儿子,正因为对物质生活的无所欲无所求,对于精神生活反而越发偏执追求。他的一生都投入到绘画事业,“我既是画,画既是我”的偏执苛求,正因如此给后世留下大量经典的画作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“浅谈德国艺术家马克斯·利伯曼油画作品”的相关内容。
马克思·利伯曼(Max Liebermann,1847年-1935年),德国画家。代表作品《养老院》、《荷兰风景》、《拔鹅毛》等。
作为柏林脱离主义艺术运动的领袖之一,他把法国印象主义等欧洲艺术风潮介绍到德国。利伯曼出生于柏林,曾在家乡柏林学习,后在法国巴比松随米勒学习美术。他以描绘荷兰和德国日常生活的感性画作而闻名。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受到马奈的影响,加入了印象派画家行列。
他的作品包括:《养老院》、《荷兰风景》、《拔鹅毛》、《海岸骑士》等。
作为银行家的儿子,利伯曼在魏玛、巴黎和荷兰学习艺术。在慕尼黑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,他于 1884 年回到柏林,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。他后来选择了资产阶级的场景,以及他在万湖附近的花园的各个方面,作为他绘画的主题。多年来,他以肖像画着称,受托创作了 200 多幅肖像,其中包括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和保罗·冯·兴登堡。
作为艺术界的领导者,利伯曼以各种不同的身份经常为艺术与政治的分离发声。在艺术记者和评论家格蕾丝 ·格鲁克( Grace Glueck)的表述中,他 “推动了艺术家做自己的事的权利,不关心政治或意识形态。 ”他对法国现实主义的兴趣让保守派感到反感,对他们来说,这种开放性暗示了他们所认为的犹太世界主义。
他的作品在精神上特别接近爱德华·弗朗索瓦马奈。他的作品刻意回避宗教题材, 仅有的一个例外是其早期作品《12岁的耶稣在寺庙与学者 (1879)》。他画了一个犹太人风格的男孩耶稣, 因此与犹太学者引发了争议。在慕尼黑国际艺术展中,这幅画因为它假想的亵渎而激起了风暴 ,一位评论家描述耶稣被沦为 "能想像得到的最丑陋、最无礼的犹太男孩”。根据记录,那个时期他创作了超过200幅肖像, 包括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和保罗·冯·兴登堡总统), 利伯曼也常常给自己画像。
马克思·利伯曼,很多人不理解,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公子,缘何对底层人们能情感互通。我们从他作品中《制罐头》、《补网女工》、《阿姆斯特丹的孤儿院》等风俗画作品,都能感受他对于弱者的同理心,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反映,绘画主题和完美的色彩结合,让作品更具感染力。马克思·利伯曼感受阶层等级给底层人民带来的不公和苦难,丰富的情感共鸣能力让他忍不住想要将此反馈出来,迫切而又真实的希望能带来改变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浅谈德国艺术家马克斯·利伯曼油画作品”的相关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画画相关资讯,请关注水彩迷官网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