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,民族语言为赫哲语,属阿尔泰语系满-通古斯语族满语支(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),没有本民族的文字,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,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,通用汉语。
由于居住地域广阔,赫哲人的自称较多,如“那贝”、“那乃”、“那尼傲”,“赫哲”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(1663)三月,1934年凌纯声《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》一书出版后,“赫哲”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。
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、松花江、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,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,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、八岔赫哲族乡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、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。
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。据古代文献记载,赫哲人的先民能歌善舞,其民间舞蹈质朴、欢快、节奏鲜明,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。赫哲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,幅员辽阔的三江平原和绵延神秘的完达山,以及传统的渔猎生活,赋予了赫哲族人民舞蹈的灵性。在生产劳动过程中,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,赫哲人创造了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。
赫哲族男人,冬季多穿狍皮大衣、男子的长袍前后开衩,衣服上镶黑边或云头纹样,扣子比较特别,一般是使用两排皮扣或鲶鱼骨扣。男子服装也包括大襟皮质短衣、长裤等其他形式。
赫哲族女人,赫哲族妇女穿着的上衣样式,相似于满族人的旗袍,襟长过膝,腰身窄,下身肥大,袖肥而短,只有领窝没有衣领。领边、袖口、衣边都饰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,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、铜铃或缨络珠、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,以示别致美观。鱼皮衣饰,多是妇女穿用。
以上就是关于赫哲族的绘画作品鉴赏的相关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画画相关资讯,请关注水彩迷官网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