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贵州省也有分布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、四把、黄金、龙岸、天河、小长安等地。少数散居在忻城、宜山、柳城、都安、环江、河池、融水、融安等县。在贵州省,主要居住在麻江、凯里、黄平、都匀、福泉等县。
仫佬族还是一个勤奋读书、力争上进的民族。在仫佬族地区,各家各户屋堂正中央上方都有纪念祖先的香火堂,香火堂两边的对联大多数是“绵世泽莫如为善,振家声还是读书”。宋朝时期,有覃光佃、覃昌二人曾考取进士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共考取进士、贡生、举人超过千人。建国以后,仫佬族人更加是奋发攻读,近些年来,几乎年年都有仫佬人考上清华、北大。使仫佬山乡的文化水平一直名列全国少数民族的前茅。
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,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,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,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、元宵、春社、清明、端午、秋社、中秋、重阳、灶王节等当地壮族、汉族共同的节日外,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。在仫佬族,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,也别具民族风味。
一个地域孕育一种文化,每种文化都有它的起源地。历史悠久的仡佬族文化发源于务川县,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,这里自然资源丰富,民族风味浓郁,因盛产丹砂而获得“丹砂古县”之誉称。仡佬族的起源地——务川。
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,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。仫佬族妇女把剌绣当作看家本领,她们绣制的工艺品图案丰富多彩,寓意深远。
仫佬族刺绣主要应用于背带芯、服装、围裙、腰带、绣花鞋等纯手工工艺品,图饰有太阳、双鱼、凤凰等各式各样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。2010年,仫佬族刺绣被自治区列入第三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仫佬族民间戏剧最流行的是"彩调"。彩调是流行于广西北部桂林、柳州一带的汉语地方戏曲。约在1880年前后传入仫佬人聚居的罗城等地。仫佬山寨有不少业余彩调班子,四把乡大梧村在1940年前后就有两个小班子,过去吉门修建的一个彩调石头舞台,至今犹存。每年春节期间,为仫佬山乡演出彩调的高潮时期
以上就是关于仫佬族的绘画作品鉴赏的相关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画画的相关资讯,请关注水彩迷官网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