佤族在2000年前就与布朗族、德昂族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澜沧江地区。先秦时“百濮”的一支。唐代称“濮子蛮”,宋代称“濮蛮”,明代称“古剌”,清代称“嘎剌”“哈瓦”,也被记载为“野(左犭右卡)”。他们自称“佤”“巴饶克”“阿佤”等,都有“住在山上的人”的意思。当地傣族与国外老族,掸族称其为“佧佤”,“佧”在傣语中意为奴隶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统一称为佤族。
佤族,中国少数民族之一。现有人口35万多人,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、沧源、澜沧、孟连、双江、耿马、永德、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,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、怒山山脉南段的“阿佤山区”。
佤族是云南最古老民族之一,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澜沧江西岸、怒江东岸的保山一带,因不服哀牢人(傣族先民)的统治,逐步向南迁徙至临沧、普洱及缅北的群山之中。
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,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。拜年时,双方互赠芭蕉、糯米粑粑和甘蔗,象征团结和睦。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,老年妇女则穿长裙,几十个人为一队,手搭前人双肩,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。
佤族禁忌:不能骑马进寨,须在寨门口下马;忌别人摸头和耳朵;忌送人辣椒和鸡蛋;忌任意进入木鼓房;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;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;若门前放一木杆,说明家里有病人,忌外人进入。
佤族服装多以黑色为主色调,这是佤族崇尚黑色,以黑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装上的外在表现。佤族服饰亦受外来文化的影响,在黑色基调上谋求色彩及样式的多样化,佤族还在服饰上合理搭配精美的图案和头箍、耳坠、珠串、项圈、手镯、腰带等饰物,达到色彩对比鲜明,线条流畅、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。
佤族是一个会说话就会唱歌,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。佤族甩发舞,就是佤族舞蹈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。舞者伴着节奏强烈的木鼓声,配合着脚上的弹步动作,舒展上肢,甩动长发,动感十足。甩发舞也成为佤族人民热爱生活、崇尚力量的真实写照。
以上就是关于佤族的绘画作品鉴赏的相关内容,想了解更多画画相关内容,请关注水彩迷官网。
评论